> 文章列表 > “当年有虞氏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当年有虞氏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当年有虞氏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当年有虞氏”出自宋代项安世的《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》。

“当年有虞氏”全诗

《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》

宋代 项安世

当年有虞氏,初作理官名

正以蛮兼冠,须烦允与明。

云孙今筮仕,溪子正称兵。

淑问端能继,淮夷不足平。

《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》项安世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》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诗词之一。这首诗以虞司理赴官辰州为主题,通过对当时局势和人物的描写,表达了对虞司理的祝福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:

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

当年有虞氏,初作理官名。

正以蛮兼冠,须烦允与明。

云孙今筮仕,溪子正称兵。

淑问端能继,淮夷不足平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以送别虞司理赴官辰州为主题,通过对不同人物和局势的描写,展示了作者对虞司理的赞赏、对他未来职责的期待以及对国家的关切。

首先,诗中提到了虞氏,这里指的是虞舜时代的虞国,虞司理则代表了理官的身份和职责。诗词开篇的\"当年有虞氏,初作理官名\",表达了虞司理在理官之职上的初涉,展示了他在官场上的新鲜和重要性。

接着,诗人提到了\"蛮兼冠\"的形象,这是指虞司理兼具文官和武官的身份,显示了他的全面能力。作者用\"须烦允与明\"来形容虞司理,表达了对他聪明、正直的期待。

然后,诗中出现了\"云孙今筮仕,溪子正称兵\"的描写。这里的\"云孙\"指的是云阳,\"溪子\"则是指溪洞人,两者分别代表了文官和武将。这句表达了虞司理与他们所代表的不同阶层和背景的密切联系,暗示了他在官场中要与各方面的人合作,共同为国家的安定而努力。

最后,诗词以\"淑问端能继,淮夷不足平\"作为结尾。这句话表达了对虞司理的期望,希望他能够以聪明才智和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,继续问政治策并为国家的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\"淮夷\"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,通过与前文的\"蛮兼冠\"进行呼应,暗示了虞司理面临的治理困难和国家安定的重要性。

综上所述,《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》通过描写虞司理以及他所面临的局势和责任,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。诗人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描绘,展现了虞司理在官场中的重要性和他应承担的角色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治理的挑战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对虞司理及国家前景的关切和期待。